老黨員王佑。通訊員 供圖
荊楚網(湖北日報網)8月19日訊(通訊員 許美華)“已經一個月沒下雨了,明天還是個大晴天…”雖然已經從鎮(zhèn)上水利站退休20多年,家里也沒種一分田,但家住管窯鎮(zhèn)管涼村的82歲老黨員王佑依然保持著每天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。在他的記憶里,已經有20多年沒遇到過今年這樣的旱年了。
在王老牽掛旱情的同時,也有人在牽掛著他。自旱情發(fā)生以來,管窯鎮(zhèn)黨委政府積極組織各村抗旱,臨近水源的多個村隨著設備的配備旱情基本得以緩解,但遠離水源的南征片區(qū)6個村的抗旱形勢仍不樂觀。
面對多年不遇的旱情形勢,抗旱難度本來就大,原本多年負責南征片區(qū)水利工作的王建雄同志又不幸于今年4月意外去世。在水源、設備、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,怎么安排取水方案才能最快地把蘄河水運送到片區(qū)各村,還得合理匹配各村的灌溉需求,南征片區(qū)抗旱專班的同志們誰心里都沒把握。
要不找找老王站長吧?大家不約而同地想起了老水利站長王佑,但誰也不好意思去張這個口。因為王佑就是王建雄的父親,老人家才經歷白發(fā)人送黑發(fā)人的不幸,又是80多歲的高齡,大家實在不忍心打攪。
莊稼不等人,抗旱心切的現任水利站站長蔡勇軍還是硬著頭皮到王老家登門求助。沒想到王老滿口應了下來,“自從兒子走了,心里是有些苦悶,但作為一名黨員,怎么能因為一點家庭私事就消沉,組織呼叫,我肯定義不容辭!就當是替我兒完成本應由他來完成的工作吧?!?/p>
自19歲參加工作起,王老就一直在水利部門工作,正好經歷過新中國大興水利的年代,管窯幾乎每一處水利工程設施都流淌過他的青春汗水。到如今他都能閉著眼睛畫出管窯每一座水庫、每一處塘堰、每一條渠道的方位。
“干一行懂一行愛一行,我只會水利這一件事,也只熟悉管窯的水,能被組織需要是我的榮幸?!眱H用不到半小時,王老就畫出了一份南征片區(qū)三級取水抗旱計劃方案,詳細包括了引水路線、取水口位置、攜程距離、提取流量和配用功率等信息,還貼心地標注了電源搭接注意事項,并一再叮囑蔡站長自己可以到現場指導。
拿到王老所繪的“作戰(zhàn)地圖”后,南征片區(qū)的抗旱工作迅速推進。按照這套三級取水抗旱方案,目前南征片區(qū)6個村灌溉用水正逐步到位中,共計1000畝農田、2500畝水面受益。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-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鄂B2-20231273 -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鄂)字第00011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706144 -
互聯(lián)網出版許可證 (鄂)字3號 -
營業(yè)執(zhí)照
鄂ICP備 13000573號-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
版權為 荊楚網 www.nsbwy.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